新华财经北京10月17日电 “三秋”农业生产事关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近期黄淮海地区持续连阴雨天气对“三秋”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旗下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企业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集团”)迅速响应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做好抗灾夺秋粮丰收及秋冬种农资供应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抢字当头,充分发挥农资保供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势,千方百计落实做好秋粮收获、烘干和秋冬种农资保供等工作,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抢,多收一亩是一亩
“抢”,今年秋收的关键词。
清晨,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田埂上满是泥泞,雨声里已传来收割机的轰鸣。
中国农资(平顶山)为农服务中心协调履带式玉米收割机160余台,同时配合平顶山市供销社、宝丰县供销社、鲁山县供销社,服务石龙区、新城区、宝丰县、鲁山县等多个地区,结合区域雨情,灵活调配农机作业,目前已实现近10万亩玉米抢收作业。
在河南省潢川县仁和镇水稻收割现场,伴随着阵阵机器的轰鸣声,8台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作业,经过切割、脱粒、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后,一粒粒金黄的稻谷尽收粮车。在今秋持续降雨的不利条件下,中国农资(信阳)为农服务中心共统筹调配收割机140余台,秸秆打捆机23台,目前已完成抢收面积 2.6万亩,秸秆离田4000余亩,服务覆盖2个县15个行政村,惠及农户2000余户,在收割环节为农户节省成本40元/亩,实现降本增效超16万元。
近期,安徽省阜阳市400万亩玉米秋收进入关键冲刺期,中国农资(阜阳)为农服务中心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统筹农机力量高效转场,平均单日收割量保持在650亩左右,最高单日收割量达到800亩,最大限度提高作业效率,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秋雨中,京津冀地区“玉米抢收、小麦抢种”双线作战进入关键期。中国农资(天津静海)为农服务中心、中国农资(河北高碑店)为农服务中心启动跨省市抢种抢收作业,服务河北省18个乡镇、天津市3个乡镇及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形成“协同作战”合力。
记者了解到,中农集团充分发挥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服务中心的作用,累计调配1500余台农机,帮助农户开展抢收超160万亩,抢收仍在持续进行中。同时针对秋粮增产及农业生产洪涝防灾减灾,在黄淮海地区共计开展线上线下农技培训1437场次,培训人数166万人次。
烘,多烘一粒是一粒
高水分的粮食抢收后,必须抓紧烘干晾晒。在位于山东临沂市罗庄区的中国农资(临沂)为农服务中心烘干车间里,四台大型烘干机正昼夜不停地运转。
临沂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永强告诉记者,服务中心早在半个月前就把机器检修完毕,这几天,服务中心加班加点,烘干机每天的烘干量达到320吨,确保周边农户和种粮大户的玉米收获后能够及时烘干,颗粒归仓。
“目前我们已完成3000吨玉米的烘干作业,从天气预报来看,未来还将有持续降雨,我们会全力配合区政府及当地农业部门完成玉米烘干和入库工作,助力粮食安全。”李永强说。
在中国农资(襄阳)为农服务中心烘干车间外,运送湿粮的车辆排起长队,农户们将刚抢收的粮食依次进行水分检测、称重计量后,有序倒入卸粮口。目前,襄阳服务中心已累计在襄阳地区烘干水稻、玉米等粮食超过6000吨。
“收上来的粮食,抓紧烘干是当务之急。”襄阳服务中心负责人说,烘干塔人停机不停,轮班作业,每天烘干420余吨粮食,保证新粮干燥入库,安全存储。
供,多供一吨是一吨
在全力组织秋粮抢收的同时,中农集团提前谋划、周密部署,扎实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工作,为秋冬种有序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截至9月30日,中农集团针对近期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持续性降雨情况,加大农资保供力度,向区域内省、市供应化肥256万吨、农药5256吨,同比增长63.3%、12.1%。
黄淮海冬小麦陆续进入适播期,秋冬种即将大面积展开。中农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坚决克服连阴雨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扎实做好化肥、农药等供应,加强储备调节,指导农户落实冬小麦抗湿播种等技术,为全年粮食丰收贡献力量。
配资之家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