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41期明远读书会暨《我所认识的大先生》专题研讨活动在杭州富阳银湖书院温情启幕。本次读书会由北京明远教育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杭州富阳银湖书院联合承办。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名誉院长顾明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英杰教授、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教授、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绪培,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高益民教授围绕新书进行了分享,浙江教育学会副会长林正范教授主持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李开龙总经理致辞。
展开剩余84%李开龙总经理在致辞中指出,为践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教育家风范,人大出版社特邀顾明远先生撰写《我所认识的大先生》一书。顾先生96岁高龄,笔耕不辍,亲笔书写了与50位“大先生”的交往细节,分享了先生们治学严谨、宽厚待人、为教育奉献一生的高尚品格。希望《我所认识的大先生》书中鲜活的故事,能够激励教育工作者们前行,弘扬教育家精神。
读书会核心环节由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学术委员、浙江教育学会副会长,书中的“大先生”之一林正范教授主持。
首先,顾明远先生深情分享了著书的初衷:“这些大先生有些是我的老师,有些是我多年的工作伙伴,他们或孜孜不倦,为一门学科的发展耕耘数十年;或在讲台上,用高尚品格和无私的精神滋养学生成长。无论是否从事教师职业,他们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品质所体现出的教育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顾先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从20世纪之初至今,这些教育学人为人、为学、为事的故事——他们用一生诠释了教育家精神就是在普普通通的工作中持之以恒地精进。
在与谈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顾明远先生第一位博士生王英杰首先发言,他表示《我所认识的大先生》可读性很强,该书开拓了“教育家精神”的新意——在平凡的岗位中不断实践、提炼、学习与创新。王英杰教授与书中的“大先生”大半都有过交往,深受其教诲。他举了汪永铨、滕大春先生的例子,他们做学问扎扎实实,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宽以待人的品格时时感染着我们。而年轻一代不仅要传承这些品格,更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视野,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真正传承教育家的根与魂。
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绪培表示,在他几十年的教育管理生涯中,深受大先生们的教诲和提携。书中的一位“大先生”吕型伟曾对他说:教育管理者要用人格魅力来调动师生的内驱力,这才是当校长最应该做的事情。而浙江基础教育发展如火如荼,这与顾先生等大先生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他们不仅提供各种教育资源支持、推动浙江基础教育改革,还鼓励一大批校长、教师发挥所长、边做边学,做出特色,推动了浙江省基础教育一轮又一轮的成长与进步。
北京师范大学高益民教授认为,《我所认识的大先生》一书既提炼了教育家特质,更通过鲜活故事展现了不同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热爱与实践。他提到顾明远先生本人就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年轻一代学者的成长。顾先生对师长、同行都极为尊重,对后辈更是不断引领与帮扶,他和书中的这些大先生一样具有尊重他人、热爱生活且持续学习的特质,顾先生等大先生们的故事能让年轻的一辈鲜活地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家精神。
随后,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教授,也是“大先生”林正范的导师即兴发言,说到书中有9位“大先生”是自己认识的,每位都对其有深刻影响。他回忆改革开放初期与同事到北师大拜访顾明远先生的经历,感慨顾明远先生尽力帮助年轻的后辈成长。他本人在80岁时还收到了顾明远先生赠送的生日题字,深受感动。这种大先生宽厚爱人的品格,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引导后辈向其致敬。
本次读书会在温馨感人的氛围中落下帷幕。与会者纷纷表示,读书会每一位嘉宾的发言都流露出真情实感,使他们不仅深入读懂了《我所认识的大先生》一书中的温度与力量,更清晰了自身在教育工作中的责任与方向。未来,大家将以书中“大先生”为榜样,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将“心有大我、乐教爱生”的信念融入教育实践,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教育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顾明远先生在书中回忆了与50位大先生的交往故事,介绍了大先生们的生平、他们对教育界的贡献,及其胸怀祖国、严谨治学、宽容爱生的高尚品格和风范。这些大先生有些是顾先生的老师,有些是他多年的工作伙伴,他们或为教育学科的发展耕耘数十年,或在讲台上奉献了一生。大先生们质朴的奉献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这些大先生身上,我们会找寻到继承传统、守正创新的力量,也可领悟到何谓人生的价值。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委会:周洁 袁靖涵 舍春 桑迪
栏目主编:周洁
联合出品: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江豚新闻融媒体中心
南京电视台牛咔视频《新魅力校园》栏目组
江苏教育频道《名校名家行》栏目组
本平台及网站发布内容,由江苏新魅力校园融媒体中心原创或者甲方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若发现我们的内容使用了第三方素材,请权利人联系我们洽谈授权或删除。
发布于:江苏省配资之家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