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万达集团的创始人王健林,曾经是国内商业地产界的代表性人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的企业一点点发展壮大,逐步建立起涵盖商业、文化以及地产等多个领域的庞大网络。
可说是近些年债务压力逐渐堆积,结果引发了一连串的事情。比如2025年9月下旬那份限制身高的公告,把万达的财务难题又一次摆到台面上。这不仅揭示了公司面临的难关,也反映出整个行业在经济转型时期的阵痛。
王健林的创业路,从1989年起步,那年他借了200万元,成立了大连万达住宅开发公司。起初主要搞旧城改造,到1992年公司改叫大连万达集团,开始进入商业地产领域。
进入新千年后,万达开始飞速扩大,打造出了万达广场的模式,融合了购物中心、住宅以及酒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体系。
2012年,万达收购了美国AMC影院,正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到了2014到2016年,王健林连续三年稳坐中国首富宝座,资产达到了超过2000亿元的顶峰。那段时间,万达集团已经变成了多元产业的大型企业,员工人数庞大,项目覆盖全国各地。
债务隐忧在2017年开始露出端倪,当时,万达遇到资金紧张的问题,王健林选择了出售资产的办法,把文旅项目卖给融创集团,把酒店资产转给富力地产。
这些措施虽然缓了一些压力,但没能彻底消除隐患。随着房地产调控变得更紧,融资成本也不断攀升,万达的高杠杆战略逐渐暴露出风险。到2021年,珠海万达商管的IPO受挫,资金链再次陷入紧张。太盟投资等机构注入了600亿元后,万达商管的股权架构发生调整,王健林的持股比重也随之下降,公司的控制权有所变化。
2025年9月26日,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笔1.86亿元的执行案件发出了限制消费令,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列入了被执行人名单。
这事儿是因为他们旗下的项目公司出了点经济纠纷,于7月16日立案,牵扯到武汉万达文旅置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执行的数据显示,万达集团到目前为止总共被执行的金额超过了52亿元,也就是大约52.6亿元左右。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也有资料,集团名下有10条被执行人信息,股权被冻结的有57条。
限高令的具体规定主要涵盖不得搭乘飞机的头等舱、高铁的一等座、不能住进星级宾馆,还包括子女就读那些收费挺高的私立学校啥的。这样的限制给王健林的出行安排以及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了不少麻烦。
消息在9月28日一出,就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万达方面的一位内部人士表示,这次事件是由项目公司之间的矛盾引发的,双方一直在协商,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会。实际上,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遇到,去年2025年4月,王健林曾因为物业方面的争执被限制高飞,后来经过协调才解除。
万达的债务总额远比这些执行金额更高。根据2024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到9月底,集团的流动负债一共是914.2亿元。其中,短期借款有38.8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00.84亿元,长期借款达到1064.6亿元,应付债券则是61.91亿元。总的来说,整个负债超过了3000亿元,有息负债也达到了1375亿元。
一年来到期的债务高达303亿元,可用的现金只有116亿元,明显的资金缺口摆在眼前。这种债务结构不太平衡,跟早期快速扩张时的高负债水平有关,利息支出不停地吞噬着利润。
为了应对危机,王健林一直在推动资产变卖,从2023年开始,万达陆续出售不少项目。到了2024年头,把7座万达广场转让给新华保险等买家。到2025年5月,一次性把48座万达广场卖掉,交易金额大约在500亿左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批准了太盟投资、高和丰德、腾讯等企业的收购。
这些广场遍布全国39个城市,都是核心的商业地产资产。截止目前,全国共有85座万达广场的产权已经变更。虽然卖掉后,万达商管依然有运营的权利,但得和新买家分租金,利润空间难免受到影响。
境外的资产也在出售范围内。预计到2024年,王健林会出售美国传奇影业的股权和英国圣汐游艇公司。而到了2025年4月,他还会以24.9亿元的价格,把万达酒店管理公司的全部股权转给同程旅行。
7月的时候,准备把快钱金融30%的股权卖给中国儒意,交易金额大约是2.4亿元。这些操作累计回笼的资金超过1500亿元,主要用来偿还银行借款和到期的债务。可就算如此,面对几千亿的债务规模,还是显得不太够。市场怎么看呢?分析人士觉得,万达的盈利能力因为核心资产流失而变得薄弱,未来的现金流可能会遇到不小的考验。
股权被冻结的情况越发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从2025年9月开始,万达又新增了5次股权冻结,总冻结金额达145.33亿元。在王健林名下的42家公司里,只有10家还能正常运转,剩下的都要么注销了,要么被吊销了。
集团累计被执行的金额达5262亿5725万3292元,法院已扣划了一部分账户里的资金。北京金融法院近期执结了一起4亿元的标的,冻结了相关资产。这个情况表明,万达在多个地区都涉及诉讼,项目子公司也频繁遇到借款方面的纠纷。
尽管背负了不少债务,王健林还是没有停止安排未来的发展。到了2025年8月,他特意跑到新疆伊犁去考察文化旅游项目,这也是他在卖掉不少广场之后,第一次重新聚焦到文旅行业的核心。
这次行动,主要是为了找到新的增长点,补上收入的空缺,同时也向市场传递出个积极的信号。万达文旅集团还留有一些项目,想通过提升运营效率来缓解压力。不过行业整体低迷,商业地产的租金涨幅只有5%,远远跟不上7.2%的融资成本,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9月29日,限高措施正式撤销。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删除了相关信息,企查查显示为历史记录。万达律师团队提交了材料,经过法院审核后,相关措施被撤销。这说明纠纷已进入调解环节,双方协商取得了一些进展。不过,债务的根源还没有解决,集团仍然面对超过53亿元的执行金额和47项股权被冻结的情况。合作伙伴对万达的履约能力产生了疑问,融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万达的例子给整个地产行业敲响了警钟。靠高杠杆快速扩张在市场好转时还能带来成效,但一旦经济周期转向,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在中国,民营企业在调整阶段,要格外重视债务管理,千万别掉进类似的风险陷阱。
万达经历了从辉煌到困难的过程,反映了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王健林的财富在2025新财富500富豪榜上缩减到588.1亿元,排名也降到了第51位。和2015年达到的2600亿元最高点相比,这一变化充分展示了经济环境带来的深远影响。
配资之家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