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青少年运动安全的临界警报
整理丨肖小燕
2023年9月1日,15岁的阿军(化名)在永州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的操场上,双手抱头完成了约1000个深蹲。45分钟的惩罚结束后,他双腿发软,三天后出现尿血、腿部浮肿。送医后病情急转直下——从肾囊肿到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去年6月,他躺上手术台接受了右肾移植手术,而父母为此卖房贷款,扛起百万元医疗债务。
今年6月18日,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庭上,一份司法鉴定意见书成为核心证据:“阿军肾功能损害并尿毒症,与高强度运动存在因果关系,高强度运动为完全作用”。这份由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结论,将高强度运动与器官衰竭画上冰冷的等号。
医学解码:深蹲如何“溶解”肾脏?
司法鉴定确认了高强度运动与阿军肾衰竭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那么,高强度运动是如何一步步摧毁肾脏的呢?
当阿军在操场上被迫进行约1000个深蹲时,其肌肉组织承受了极端压力,导致了横纹肌溶解。大量受损的肌细胞破裂,释放出大量内容物进入血液循环。其中,对肾脏危害极大。过量的肌红蛋白随血液流经肾脏时,会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造成机械性堵塞,阻碍尿液生成和排出。
同时,肌细胞破裂还会释放出大量钾离子,短时间内血钾急剧升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释放的炎症因子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加重器官损伤。
肾脏因此面临多重打击:肌红蛋白管型阻塞肾小管(肾单位的重要结构),游离的肌红蛋白及其分解产物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直接毒性,加之运动后可能出现的体液丢失和血管反应,可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和缺氧。此时出现的酱油色或茶色尿液,正是肌红蛋白尿的典型表现,也是身体发出的严重警告信号。从出现这些症状到可能发生不可逆的肾损伤,临床救治的黄金时间窗通常只有大约6小时。
遗憾的是,横纹肌溶解导致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医学上已非常明确,并在《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等文献中有详细阐述。如果阿军在出现早期症状(如酱油色尿、肌肉剧痛、尿量减少)时能立即获得规范治疗,通过积极的静脉补液水化、碱化尿液等措施来促进肌红蛋白排泄和保护肾功能,这场换肾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运动安全:不可逾越的生命红线
阿军的遭遇并非孤例。浙江中学生被罚500次蛙跳后肾衰入院;广州军训俯卧撑竞赛致三名少年紧急透析;山东夏令营中,14岁学生因“讲话”被罚深蹲,最终确诊横纹肌溶解伴肝肾永久损伤……
这些反复发生的悲剧,清晰地警示我们:突破身体承受极限的高强度运动,尤其是作为惩罚手段时,蕴含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它们共同突显了在运动实践中,尤其是涉及青少年群体时,确立并严格遵守科学安全界限的极端重要性。
而保障运动安全,需要我们严格遵守医学界确立的安全界限:
对于深蹲、蛙跳、波比跳等高强度运动,存在明确的运动量禁忌:例如单日深蹲超过200次、蛙跳超过100米或波比跳超过50次,均可能超出身体承受极限,构成显著风险。
运动者及监督者需高度警惕危险信号的出现,包括排出茶色或酱油色尿液、排尿量明显减少(如每小时少于100毫升)、以及肌肉异常僵硬无法缓解。
一旦进行高强度运动,关键的个体防护措施是在运动结束后立即开始补充含糖电解质饮料,建议每小时摄入量不少于500毫升。
同时,应密切监测排尿情况,确保每小时排尿量达到100ml以上。这些措施的核心目的在于及时、有效地冲刷可能因肌肉损伤而释放的肌红蛋白,降低其对肾脏造成损害的风险。
阿军的肾脏与那些因体罚倒下的少年,共同敲响了运动安全的警钟。当深蹲次数成为惩戒的尺度,当蛙跳距离化作惩罚的工具,健康便成了被忽略的代价。这些本可避免的悲剧,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运动与惩戒的边界,切记任何突破生理极限的“训练”都是对身体的暴力,别让惩罚变伤害,让我们一起守护生命的健康~
医学界儿科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本文来源:医学界肾病频道
责任编辑: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配资之家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