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新房不断爆款频出相对,二手房却越来越难了。
无论量还是价格,都没能顶住压力。

成交量持续萎缩
9月份的贝壳二手房成交量,比8月又少卖7%。(注:以下数据来自贝壳找房)

*数据来源:贝壳二手房
关键,此下行趋势已持续半年。
从3月份过后,二手房成交就像只被扎破的气球,一直在往外漏气。
现在这个量都不及2月,已是今年至今的第二低。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跌幅最大的竟然是和平,环比8月少了47%。
成交量近乎“腰斩”。
同比去年同期,也有20%的跌幅。

*数据来源:贝壳二手房
事实上从8月和平就很明显在走下坡路了。之前一个月都能卖300多套,到8月直接砍去了一半。
没想到,9月又从中间给了一刀。
一个月才卖了93套,平均一天就3套。

*数据来源:贝壳二手房
如今10月已过去三分之二。
和平依旧每天个位数成交,过5套都成一大关。

*数据来源:贝壳二手房
河西、南开相对好一些。
偶尔周末能到二三十套,但也已不多见。

*数据来源:贝壳二手房
这可是之前二手房的“成交大户”。

价格也跌了
反倒是1月成了今年的高点,之后基本是一月更比一月低。
最新的9月贝壳成交均价为1.32万/平。
环比价跌4.6%。

*数据来源:贝壳二手房
值得一提的,这波调整是全范围的。
不止老破小、老破大……连学区房,现在也没扛住。
幅度甚至比没学区的还狠。

*数据来源:贝壳二手房
拢了下贝壳近半年的二手房涨幅,和平竟然领跌,价格半年跌了21.5%。
河西、南开也跌了,半年跌幅分别为9.6%、5.4%。
二手房门店经理表示,从今年四五月份到现在,二手房的成交价格平均跌了10%左右。
现在价格上松动特别多。
像河西一片普小私产一居,之前卖120万左右,现在都已经破百了。
前几天新成交的一套私产,98万。
公产更低,一套直管公产顶楼,成交价才77万。
这要放在原来,完全不可能。
和平学区房也下探了。
年初和平普小拆间还能卖110万左右,现在已经掉到90万左右。
私产门槛也降了20-40万。
比如,二片新星小学,年初215万左右,现在180万左右。
基本上和平除了实验、岳阳道、昆明路,现在私产门槛都已回到200万以内。

究其原因,有几点:
1)大涨后回落
和平是2021年出的831政策,进而催生出了“末班车”行情。
转年便进入爆发式增长。
当时特别疯狂,新星小学私产独单都卖到260万。
也正因此,全市的高点是在2017年3月,而和平却是2022年3月。
现在需求释放完,迎来了回调。
河西也是如此,和平“关门”后把需求挤压到了河西。
带动起河西一片的价格冲高。
所以现在在回归市场。
这也是为什么河北区反跌得最少,没有学区溢价,纯卖性价比。
2)学区房淡季
现在正值学区房淡季。
今年上学的已打完收工,明年上学的则不急于一时。
到明年入学报名前还有好几个月,学区置业的迫切性并没有那么强。
大多数人都还在观望。
一是再看看行情,二是等合适捡漏。
加之,入学高峰已过,今年很多学校的新一年级班级数都减少了。
比如万全小学今年少了4个班,实验小学少了3个班,湘江道小学少了2个……
这也意味,学区需求没之前那么强烈了。
而房价说到根上,就是供需关系。
3)新房“掀桌子”
一二手房并非是割裂的市场。
两者既是竞争关系,又存在紧密联动。
二手房卖不动,新房的置换链条就无法打通;而新房价格调整,也会拖拽二手房。
本来新房产品迭代,就已经给二手房造成了冲击。
现在又在以价换量。
这导致二手房价格更加混乱。
没有了定价锚点,业主都在按照自己的原始买入成本去计算。
最终必然是价低者胜。

现在的天津市场,买方不急,卖方慌。
去年还有政策强刺激了一波,现在整体市场预期不振,也没有有效政策。
尤其是要置换的,价格调整的特别多。
有的本来已经在第一次挂牌价基础上调了。若是三周或一个月还没卖掉的话,业主会主动再次调价。
很多人都是在抱着“捡漏”的心态在看房。
非必要不买房,无性价比不成交。
(注:文中数据均来自贝壳二手房)

配资之家网首页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